近日,天气晴朗,难得的好阳光眷顾上海。给自己一个晒身日,让近来感冒余后病毒无处藏身。
人民广场,嫩草绿地,清风徐徐,成群的白鸽和游人嬉戏,五颜六色的风筝穿梭在高楼之间。仰望天空,蔚蓝蔚蓝的,真好。朵朵白云,如那飞翔的白鸽,洁白的不染纤尘,点缀着蓝天。
南京东路,依旧的繁华。走近一家古玩玉器店——朵云轩,古香古色的。看到这个名字,想起那如鸽的白云,无暇,飘渺,更著几分神秘,果真是应了店里的玉器,晶莹剔透。价格自然不菲,不过就算是看一看,也能让人心生几分古意吧。玉都是有灵性的,好玉除了价格昂贵以外,更有一份灵性。古人对玉是特别珍爱的,从不随便送人,要送也是作为定情信物或是特别之意,见玉如见人。所以,我也从不随便买玉的,有一块就足够保留一生。
来到朵云轩,除了看玉,自然也要欣赏那些古画了,这也是我的最爱。“一片青山一片兰,兰芳竹翠耐人看。洞庭云梦三千里,吹满春见不觉寒。”淡雅清新的《竹兰图》吸引了我,竹清幽,兰高洁。我也曾收集了很多这样的古画,都是赝品。不过只在意趣,不在真假吧。
说到收集兰画,最初是因为妈妈的名字里有个“兰”字,倒不是因为自古以来,人们称赞兰的高雅。喜欢这个“兰’字,便也喜欢了兰花。
”兰之猗猗,扬扬其香。”兰独特的清幽,神韵兼备的飘逸绰约,岂是几句诗,几幅画所能尽现?然而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,依然乐此不疲。孔圣人失意之时,见“芝兰生于深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,顿生钦佩之情,惭愧之意。楚大夫身处浊世,更是以兰自喻,“纫秋兰以为佩”,清风亮节可表天。
画兰有史以来,琴心记忆最深的当数明江南名妓马守真。当时,还有薛素素、杨婉君等都善画兰。红粉佳人画兰成为中国画兰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一首“纤玉临池笔意新,不生烟火不生尘,展来香气随风袅,苑内英华第一人。”便是对马守真画技的最真切肯定。马守真号“湘兰”,以画兰之精、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。出于烟花之地,烟花却非其志,寄情幽兰,幽兰可解卿?
幽谷生芝兰,抗争哪同欢?守真,固守那一份真,想来也是信奉道家的,真自在心,身陷泥潭又何妨呢?世间如此女子实在少见,在这纷繁庞杂之地,要如何坚守内心的那一份真呢?世间阿谀奉承之辈,同流合污者多,是要顺应潮流,还是独善其身,清者自清呢?清也难,浊也难。也许现在,只有在网上才能看到不识人间烟火的自在与飘逸吧。
朵云轩里依然保持着那一缕清幽的古香,也许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,才会有以上的如许感慨吧。又或者只有在这样的地方,内心的那份真才会如此凸显出来,露出那个真心未泯的自己吧。用无邪对待风雨,用诗情画意点缀人生,这样的生活,我喜欢。即使固执注定了有抗争的阵痛,叛逆注定了行程的孤独,那也无怨无悔。
只可惜在朵云轩这样的地方是看不到马守真薛素素等人的兰画的,即使是赝品也无从寻找踪迹。我也只在电脑里保存有扫描的真迹。马守真的《兰竹图》扇、《兰竹石图》扇、《兰竹水仙图》等,薛素素的《兰石图》等,打开电脑,沁香弥漫开来,看官,可曾闻到?
莫讶春光不属侬,一香已足压千红。